首頁 > 治療項目

治療項目 | 肌筋膜炎治療

肌筋膜炎治療 肌筋膜炎是一種臨床常見,而又常被忽略或誤診的痛症,肩頸腰部的肌肉、韌帶、關節囊的急性或慢性的損傷、勞損等是本病的基本病因。肌筋膜炎好發於腰背部,因此又稱「腰背肌損傷」、「腰背部纖維炎」、「腰背筋膜疼痛症候群」等。 其次好發於頸肩部及胸背部,是指肌肉和筋膜的無菌性炎症反應,若在急性期沒有得到徹底的治療而轉入慢性;或者由於病人受到反復的勞損、風寒等不良刺激,可能反復出現持續或者間斷的慢性肌肉疼痛、酸軟無力等症狀。

慢性勞損是最多見的原因之一。肌肉、筋膜受損後發生纖維化改變,使軟組織處於高張力狀態,從而出現微小的撕裂性損傷,最後又使纖維樣組織增多、收縮,擠壓局部的毛細血管和末稍神經出現疼痛。 潮濕、寒冷的氣候環境為另一重要發病因素,濕冷可使肌肉血管收縮,缺血,水腫引起局部纖維漿液滲出,最終形成纖維織炎。
慢性感染、精神憂鬱、睡眠障礙、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高尿酸血症等疾病也經常並發肌筋膜炎。

外傷史 : 部分患者有程度不等的外傷史。肌肉、筋膜受損傷後,未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留下隱患,遷延日久而致病。 過度或長期重複使用 : 長期單一姿勢工作者不少患者雖沒有明顯急性外傷史,但因長時間坐班少活動;或因工作姿勢不良,長期處於單一的特定姿勢;或因工作緊張,持續性負重,過度勞累等,遷延日久而致病。 久坐久站 :肌腱直接受外來的撞擊,壓迫或切割均會造成發炎,甚至導致肌腱斷裂。

固定壓痛點:肌腱的附著點或肌腹上有固定疼痛區和壓痛點。壓痛點位置常固定在肌肉的起止點附近或兩組不同方向的肌肉交接處,壓痛點深部可摸到痛性硬結或痛性肌索。按壓痛點可引發區域性的不按神經根感覺分布的分散痛。 局部肌肉痛:慢性持續性酸脹痛或鈍痛,疼痛呈緊束感或重物壓迫感,最長見於腰、背、頸、肩部疼痛,骶、臀、腿、膝、足底、肘或腕等也均可發生。體檢時發現局部肌肉緊張、痙攣、隆起、攣縮或僵硬。 頸胸腰背部肌筋膜炎常見的壓痛點 缺血性疼痛:增加肌肉血流的治療可使疼痛減輕,局部受涼或全身疲勞、天氣變冷會誘發疼痛,深夜睡眠中會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動後減輕但常在長時間工作後或傍晚時加重,當長時間不活動或活動過度甚至情緒不佳時也可疼痛加重。 可能有局部或臨近部位損傷史,女性發病多於男性。 診斷筋膜炎還需排除局部占位性或破壞性病變。 目前研究認為:肌筋膜痛實際上的病變部位不在肌筋膜,而是在骨骼肌的運動終板部位,長期的肌筋膜痛會導致脊髓水平的易化改變,急性疼痛轉變為慢性疼痛。
資料來源https://ek21.com/news/1/8317/

  • 1
  •  
  • 2
  •  
  • 3
  •  
TOP